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句子大全 > 赞美医生的句子_送医生锦旗用语最新

赞美医生的句子_送医生锦旗用语最新

句子大全2024年10月10日浏览次数:

前言:

东汉末年有三位著名医生,分别是华佗、张仲景、董奉。

华佗大部分人都知道,因为在《三国志》当中就有记载,且和曹操有过许多交往,所以让大家更知晓其人。而张仲景呢,学中医的人都知道,因为我们学的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就是由他所著。

而董奉,则是一个神仙一般的人物,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,且也没有留下经典著作给我们这些科班生学习。

那么,他究竟神奇在哪里呢?让我们看看他究竟有哪些神仙事迹让人觉得不真实。

士燮死而复生

士燮(xiè),交趾(现大约是岭南及越南)太守。玩三国游戏的应该都知道这么一号人物,他享年九十岁。古人平均寿命才二三十岁,他能活到九十,是非常难得的。

可是根据记载,他曾经因为生病死掉了,并且死了都有三天了,按理来说,都快有臭味了。这时候,董奉因为躲避战乱,刚好在苍梧(广西一带),于是去到士燮府上,拿出三颗小小的药丸,塞到他嘴里。

这时候,士燮已经闭气了,无法吞咽,所以董奉就让人给他喂水,然后用力摇他的头以便药丸融化。没想到,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,士燮吃下药不久就睁开了眼睛,手脚也能动了。过了半天,人都可以坐起来,四天后就可以说话了,并且全部恢复正常了。并且和旁边的人说:

“死时奄忽如梦,见有十数乌衣人来收燮上车去。入大赤门,径以付狱。狱各一户,户才容 一人,以燮内一户中,乃以土从外塞其门,不复见外光。恍惚闻户外人言云:太乙遣使来召士燮。又闻除其户土,良久引出,见有车马赤盖,三人共坐车上,一人持节呼燮上车,将还至门而觉。燮遂活。”

大概意思,就是死的时候,有十几个黑衣人来把士燮带上车,收到狱中,并且用土封住了门,留在士燮绝望的时候,听到有人说太乙真君派人来接士燮。然后把门口的土铲开,用车把他接回来,到了家门口就醒了。

士燮为了感谢他,给他盖了一座楼,并且每天给他好吃好喝。可是董奉只吃肉铺干及枣子,偶尔喝喝酒。住了一年,董奉向士燮辞行。士燮非常不舍得。(不过换谁也不舍得他走,有了董奉可是相当于多了一条命。)

士燮问要不要准备船,董奉说不用,只要给我一个棺材就行了,(我猜可能士燮当时是一脸黑人问号脸)士燮只好按他的吩咐办。第二天,董奉突然死了,士燮非常痛苦的把他安葬了。

过了七天,有人说在其他地方见过董奉,并且托他向士燮问好。士燮吓了一跳,赶紧把坟墓挖开,发现棺材里面只剩下一幅画了。才恍然大悟,原来董奉真的没有死。

士燮画像

杏林春暖

我们赞扬一个医生医术高超有很多个形容词,例如杏林春暖、妙手回春、枯骨生肉、起死回生等等。其中杏林春暖就是源自于董奉的传说。

董奉离开了交趾,来到了庐山定居。住下来之后,一直给当地的老百姓看病。他看病,也分文不取。反正是治好了病,帮他栽种杏树。病情重的治好了就栽种5棵,病情轻的就种1棵。

就这样,过了几年,山上就有了一大片杏树林。春天一到,春暖花开,极为好看。董奉驱使山上的野兽在树林玩耍,就不会生野草。

后来,杏子熟了,有人来买杏子吃。他就设了一个草屋。立了一块牌子,告诉大家,要买杏就直接摘,不用告诉他。但是必须遵守规矩,摘多少就必须放等价的食物在那里。

有些人不守规矩,少放多拿,就会有几只老虎跑出来,吓得他们赶紧跑,回去一看,拿的杏就和自己放进去的粮食一样多。

曾经有一个人跑去偷杏,老虎追到他家里把他给咬死了,家里人知道是偷了杏子,赶紧把东西还回去,并且去向董奉求情,回去后,那个人竟然真的活过来了。

每年,董奉就把换来的粮食施舍给贫穷的老百姓和穷游的人。

如此不求名利,乐善好施,所以,后来就用杏林医生称呼他,后世也是用杏林春暖来形容医术高明,医德优良的医生。

数十年容颜不老

董奉大约生在东汉末的公元168年~220年间,卒年大约是西晋的公元265年~313年间,享年近百岁或百余岁。

董奉者,是侯官县人。当时有一个少年人,在侯官县当县长。但是看见董奉大概是三四十岁的样子。后来过了五十多年,这个当年的少年路过侯官,他当时的老同事,老伙计都全部垂垂老矣,只有董奉的相貌却一直像三四十岁。

于是就问他:“你是不是成仙了?我当年看你长这样。怎么几十年了,你竟然还比那时候更年轻了!”董奉回答说:“这只是偶然的事情。”

结语:

董奉可以起死回生,可以假死瞬移千里,可以容颜不老,可以驱使山中猛虎。种种操作都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的,难怪炼丹大师葛洪要把他写进《神仙传》里面。

不过,不管怎么样,他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值得我们所有后世的医务人员学习的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