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_管宁割席给我们的启示
【正文翻译】
【相关人物】
管宁:(158年-241年),字幼安,东汉北海朱虚人,汉末高士。是春秋时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人。年少时与华歆、邴原一起四处游学,称“一条龙”——华歆为龙头,邴原为龙腹,管宁为龙尾。黄巾起义时赴辽东避难。后来在华歆举荐下,由曹丕召回。管宁一生致力于儒家经典的传播与教化事业,多次拒绝朝廷的起用。
华歆:(157年-232年1月30日),字子鱼,东汉时期平原高唐(今山东省禹城市)人,是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。华歆是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的过程主要参与者之一,在曹魏官至司徒、太尉。
据《三国志·魏书》记载,华歆于223年向魏文帝曹丕推荐管宁,曹丕将其由辽东召回,并下诏以管宁为中大夫,管宁固辞不受。227年,华歆以患病为由请求退位,再次向魏明帝举荐管宁,管宁再次坚辞。
本篇故事出自“德行”部分,要判断管、华二人谁的德行更高,恐怕得在故事之外多下功夫。
华歆与管宁的追求固然大异其趣,但君子和而不同,华歆毕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错误,因此而闹到绝交的地步,未免小题大做,有哗众取宠之嫌。
管宁行事如此极端,华歆反而多次举荐他,报之以德。
管宁既然是管仲的后代,必定熟知先祖的故事。管仲和鲍叔牙一起经商,管仲总是给自己多分利润,鲍叔牙说:管仲家贫,钱财自然应该给更需要的人。俩人上阵打仗,管仲老是缩在后面,鲍叔牙又说:管仲家有八十岁老母,他不能冒险。后来管仲辅佐的公子纠争位失败,还是多亏了“政敌”鲍叔牙的推荐,才得到齐桓公的重用,开启了一代名相之路。
如果鲍叔牙像管宁一样玩起“水至清则无鱼”,管仲可能早就死在战场的乱箭之中了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