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平仲小传翻译_姚平仲小传阅读答案
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,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,这就是隐逸文化。这种文化现像已演绎了几千年,直到今天,都还延续着。隐士们首选的隐逸之地,就是像青城山这样既有深厚的人文背景、浓郁的传奇色彩,又有良好的生态环境,绝佳的风光胜景。
但青城山的隐士有一个特点,即大都与道教或者道文化有关。甚至一些道士,出于修炼的需要,或感觉已修炼有成,连道观也抛离了,离群独修,最终融入深山野岭,杳无踪迹,只留下传奇。
今天要讲的是其中一个隐逸高道——姚平仲。
姚平仲,字希晏,大约生于北宋哲宗元符年间(1098年)卒年不详,是青城山著名得道高人,陆游曾为他专门作小传,并赋诗一首,抒发他敬仰英雄之情:
造物困豪杰,意将使有为。
但警山泽间,有此熊豹姿。
姚平仲是西陲名将姚古的养子,一直与其父及著名抗金将领种师道一起,驻守西北边疆,防守西夏军。他十八岁时,就因大战西夏军于臧河底,斩杀无数西夏军,威震朝廷。朝廷派童贯作宣抚使前去劳军,童贯召姚平仲谈话,姚平仲年轻气盛,向来不喜欢童贯弄权,便找借口不见童贯,因此而得罪童贯,故意压制他的功劳。但他的名声却不胫而走,关内关外都非常推崇他,称他为“小太尉”。
宣和二年(1120年)方腊起义,声势很大,几乎占领长江以南地区。朝廷又征召姚平仲参与同方腊的战争。1121年方腊兵败被俘英勇就义。论功行赏,姚平仲又勇冠三军,但他对童贯说不需要重赏,只希望能面见皇帝。但童贯嫉妒他的名声,就是让比姚平仲功劳小的人见皇上,也不安排姚平仲见皇帝。姚平仲就是这么一个嫉恶如仇、刚正不阿,但又满怀报国忠君思想的人。
宋钦宗在没有即位之前,就知道姚平仲,当了皇帝后,立即召见姚平仲。当时正值金兵进犯,围困了都城,姚平仲鉴于敌我之间的势态,建议由他率奇兵突袭敌营。本来这是一个既大胆、又可收奇效的作战方案,谁知走漏了消息,金兵早有准备。姚平仲只破了两个敌营,其它营寨都是空营,反被金兵包围。激战后只剩下姚平仲一人突围。显然这是朝廷中有人暗中与金兵勾结,通风报信导致惨败。姚平仲十分悲愤,对朝廷失去信心,决定遁世离去,连夜朝西奔逃。据说一昼夜骑着一匹青骡就跑了750里。他先想到华山隐居,但觉得华山“太浅”,便翻过秦岭到四川。青城山在宋代道教非常兴旺,姚平仲先到青城山上清宫,住了一天,见没有人认识他,即决定到大面山隐居修行。
姚平仲跟随采药人到人迹罕至,连采药人都上不去的一处崖洞修行。其后朝廷多次下诏,访求姚平仲的下落,但都无法找到他。又过了40余年,直到宋孝宗乾道年间(1165年),才有人在青城山丈人观,也即现在的建福宫见到姚平仲。此时的姚平仲已80多岁了,腮下几尺长的“紫髯郁然,面奕奕有光,行不择崖堑荆棘,其速若奔马”。而且偶尔还为人提笔写字,草书奇伟,但就是不告诉别人他是如何修炼得道的。成为青城山著名的隐逸高道中的传奇人物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