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诗句有哪些_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
端午节是传统佳节,吃粽子是端午的美好习俗。
当然,有人喜欢吃甜粽子,有人喜欢吃咸粽子。但不管什么味道的粽子,都代表着美好。
在历史上,有不少端午节相关的诗词,都提到了粽子。靠着粽子,千年前的古人和千年后的我们连接起来了。
我是真游泳的猫,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。关注我,一起来欣赏3首端午节诗词,带来粽香悠悠,令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第1首,《五月六日,发石头城,步望前船,示舍弟兼寄侯郎》:客子去淮阳,逶迤别梦长。水关开夜锁,雾棹起晨凉。烟月期同赏,风波勿异行。隐山曾撼橹,转濑指遥樯。蒲叶吴刀绿,筠筒楚粽香。因书报惠远,为我忆檀郎。
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沈亚之。沈亚之最出名的就是他的“唐传奇”作品,代表作有《冯燕传》、《秦梦记》等。
沈亚之是吴兴人,被大诗人李贺赞誉为“吴兴才人”。从诗歌的题目看,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端午节是在石头城,也就是南京度过的。
五月六号这一天,诗人从南京出发,准备前往淮阳。他在船上看到了其他的船只,想起了在吴兴老家的弟弟,也想起了朋友“侯郎”。
为什么说诗人的弟弟在吴兴老家呢?从“蒲叶吴刀绿,筠筒楚粽香”这两句就可以看出。兴所在的湖州,在春秋时期属于吴楚之地。
我们都背过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,知道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道理。重阳节是九月九,而端午节是五月五,同样让人想起了亲朋好友。
何况,我们的诗人还在旅途之中,还在船只之上,更多了一份羁旅之思。所以“雾棹起晨凉”,这一个“凉”字,不只是气候在诗人身体上的感触,其实也是诗人心理上的一种怅然。
诗人身在外地,虽然思念家乡,思念亲人,却没有翅膀,无法飞到亲朋好友面前。所以“逶迤别梦长”,这个“长”字用得很妙。
而“烟月期同赏”,既有先前张九龄的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之意,也暗合后世苏东坡“千里共婵娟”之心。
只不过,这个“期”字表明了诗人有心却无力的状态。这其实也是一种诚恳的道歉,告诉亲朋好友自己的无奈,让亲朋好友理解自己。
而“蒲叶吴刀绿,筠筒楚粽香”这两句相当美丽,既体现了端午节特有的氛围。
人们在端午节有挂菖蒲和吃粽子的习俗,而诗人想象老家的端午节,用了一个“绿”字,一个“香”字。
诗人的眼睛看不到故乡的蒲叶,可是他眼前的蒲叶是如此生动。诗人的鼻子闻不到故乡的粽子,可是他鼻前的粽子是如此美味。
这两句诗用词精确,意境美好,让人感受到了粽子的香味,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文化韵味。
其实,粽子之所以好吃,不在于粽子的味道本身,而是在于粽子寄托了文化的韵味,寄托了人们的情感。
中秋节的月饼是同样的道理。什么时候不能吃月饼呢?什么时候不能吃粽子呢?可只有中秋的月饼才动人,只有端午的粽子才诱惑。
诗的最后,“为我忆檀郎”,照应的是诗歌题目“兼寄侯郎”,留白无限,带出无限思念,留下一片真情。
第2首,《七律》:香罗细葛端阳节,绛帐青衿少小诗。曩以弹丸俘晋孽,今于筒黍吊湘累。千年感旧慵开卷,一酌销忧强把卮。蒲酒少年供母后,村南村北恣游嬉。
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马廷鸾。马廷鸾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,其实他是宋代宰相,才华颇高。
而马廷鸾的儿子马端临,名气会更加大一点,因为他乃是编著了《文献通考》的著名历史家。上面这首诗写了马廷鸾过端午节的情节。前两句用语相当“经济”,十四个字就把端午节的范围写得非常生动。
“曩以弹丸俘晋孽,今于筒黍吊湘累。”这两句是专门写粽子的典故,也是写诗人时代吃粽子的习俗。
粽子在晋代正式成为端午节的食物。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《风士记》,明确提到了“角黍”一词:“仲夏端五,方伯协极。享用角黍,龟鳞顺德。”
后世则流行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筒黍,也就是粽子。湘累,指的就是屈原。吃粽子纪念屈原这一习俗从宋代一直到现在,成为了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文化意义。
诗的第五和第六句是说,诗人想起了端午节的历史,想起了屈原的忠贞与冤屈,想起了自身的遭遇,也懒得读书了,还是借酒消愁吧。
最后两句,情绪从怅惘转变为欢乐,整首诗的意趣也随之明亮许多。少年们给父母们敬酒后就跑到村里嬉笑玩乐,十分快活。
本诗将愁绪与欢乐融于一体,展示了粽子在端午节的重要性,令人看到了宋代人过端午节的一些画面,真是颇有水平。
第3首,《水调歌头·端午》:漱齿汲寒井,理发趁凉风。先生畏暑晨起,笑语听儿童。说道今年重午,节物随宜稍具,还与去年同。已喜酒尊冽,更觉粽盘丰。
愿人生,常醉饱,百年中。独醒竟复何事,憔悴佩兰翁。我有青青好艾,收蓄已经三载,疗病不无功。从此更多采,莫遣药囊空。
这首词的作者是元代人王旭。这首词写得很有生活乐趣,开篇写洗牙齿和理发都是生活感十足的场景,令人不由泛起共鸣。
“先生畏暑晨起,笑语听儿童”,这两句尤其有趣。一般人认为,小孩子睡懒觉,大人早起干活。
而这里恰恰反过来,说大人比孩子晚起床,等大人起床的时候,孩子们已经笑闹非常了。
然后,这首词提到了今年端午节与往年,有酒有粽子,节日氛围浓厚,真是十分欢乐。
“更觉粽盘丰”,一个“丰”字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喜悦,也可以看出粽子的迷人。
词的下片写作者的感慨。他认为屈原“举世皆醉我独醒”虽然高洁,却有点情商不高,还是“难得糊涂”、“吃醉喝饱”,得过且过吧。
词的最后,则是照应到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,作者通过采艾草的行为,表达了希望人生美满,青春常在的愿望。
这首词的基调就是开心与满足,快乐感通过文字传承了千年,让现代人读起来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真情实感。
大家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诗词呢?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,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,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哦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