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端午节的古诗_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分享
还有六、七天,又是一年的重要传统节日的“端午”了。关于端午的故事,我想你们已经听说过很多遍了,无非是纪念屈原、纪念伍子胥和趋吉避凶的民间习俗。
哪怕韩国棒子不要脸搞了个“端午祭”,但端午节属于中国这话毋庸置疑。至于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,并不重要。我是湖南人,现在定居江苏,所以对于我们家的端午节来说,最重要的是习俗。当然,对于两位名垂千古的文化人,我还是非常非常尊敬的。
但今年的端午节我要说一说端午节的诗词,毕竟曾经在心里面自诩自己为文化人。虽然我这个文化人写不出有韵味的古典诗词,但读一读那些真正的文化名人的诗词,还把它们分享出来,不也是一件能增加自己文化素养的快乐之事吗?
一、岳州观竞渡
画作飞兔艇,双双党拂流。
低装山色变,急掉水华浮。
土尚三间俗,江传二女游。
齐歌迎孟姥,独.舞送阳侯。
鼓发南湖溢,标争西驿楼。
并驱恒诧速,非畏日光道中。
这是唐朝诗人张说所写的一首诗。话说这个“说”究竟现在是“shui”还是“说”啊?端午节的当日,张说站在岳阳楼上,俯瞰洞庭湖上赛龙舟的盛况,写下了这首诗。划龙舟可是端午节重要的活动啊,可惜现在没有心情去观看了。岳阳楼作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,现在也还是值得一去观赏的。
这首诗中间四句用典,说明端午竞渡习俗源自对屈原的怀念。前后共八句写实。记叙了岳州群众自南湖出发,以湖畔岳阳楼为目标,迎着烈日,拂流勇进,争夺冠军的场面。其实,以小见大,中国现在就是在迎难而上的。
二、竞渡曲
沅江五月平堤流,邑人相将浮彩舟
灵均何年歌已矣,哀谣振楫从此起。
杨桴击节雷阗闻,乱流齐进声轰然。
蛟龙得雨醫鬣动,蝶蛛饮河形影联。
刺史临流褰翠帏,揭竽命爵分雄雌。
先鸣余勇争鼓舞,朱至衔枚颜色沮。
百胜本自有前期,一飞由来无定所。
风俗如狂重此时,纵观云委江之湄。
彩旗夹岸照蛟室,罗袜凌波呈水嬉。
曲终人散空愁暮,招屈亭前水东注。
这还是一首唐代诗人的诗,不过作者是刘禹锡了。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、哲学家,素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不过这首竞渡曲不是豪情大发而是有些淡淡的忧伤。
诗的前四句写赛舟的来历,说明这风俗源于楚地人民为拯救和悼念屈原。次写龙舟竞渡的热闹全景:龙舟的奋进,刺史的赏酒,赛后的欢乐或沮丧,观众的兴奋如狂,写极有层次。
最后四句与开头呼应,再写乡人竞相观看的盛况,并感慨热闹的一天已过,日暮人去,江水东流,但屈原的英灵何在?字里行间流露出由屈原而联想及己,从而产生深沉的苦闷和寂寞感。
三、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
肩舆任所适,遇胜辄留连。
焚香引幽步,酌茗开净筵。
微雨止还作,小窗幽更妍。
盆山不见日,草目自苍然。
忽登最高塔,眼界穷大千。
卞峰照城郭,震泽浮云天。
深沉既可喜,旷荡亦所便。
幽寻未云毕,墟落生晚烟。
归来记所历,耿耿清不眠。
道人亦未寝,孤灯同夜禅。
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诗,作为豪放派诗人的代表,苏轼的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心情还是非常开心的。
宋神宗元丰二年(1079年),苏轼外派到湖州当官,端午这天,游兴大发去探幽寻胜,写了这首纪游诗,虽无关端午习俗,却反映了一代文豪爱山水,爱美的豁达胸怀。
诗写了一天的游程,以对比手法,写山谷盆地的苍翠幽胜,和登高远望,水天相连,视野开阔的不同景观。在诗的结尾,写了归来,游兴未尽,沉浸在美好回忆中,跟与孤灯作伴,坐禅寺僧的寂寞生活成为对照,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。
四、端午
纵有灵符共彩丝,心情不似旧家时。
榴花照眼能牵恨,强切菖蒲泛酒后。
这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一首闺怨诗。佩灵符、系彩丝,这些是端阳节民间流行的习俗,但诗人心情却与“在旧家”时迥然不同。因为情绪恶劣,榴花越红,越引起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憎恶和不满,但行动上又不得不强制自己去应付诸如制菖蒲酒等类俗事,由此可见这位女诗人心情的烦闷、痛苦和矛盾冲突。
据载,女诗人婚后夫妻双方感情恶劣。可由“心情不似旧家时”一句推断,此诗似作于丈夫家中,“旧家”则当指娘家。表面一看,此诗似为佳节思亲之作,联系作者不幸的婚姻来看,则实系对封建包办婚姻发出的责问和抗议。你们觉得呢?
五、归州重午
斗舸红旗满急湍,船窗睡起亦闲看
屈平乡国逢重午,不比常年角黍盘
归州,就是现在的湖北秭归,也就是屈原的故乡。宋代诗人陆游由四川回京城时,做下了这首诗。
陆游在蜀期间,曾对抗金事业寄予很大希望,但因朝廷贪图苟安,无意北伐,陆游也不得不失望东归。船行途中作者睡醒起来,倚着船窗看到江上急流竞渡的船只,觉得今年端午经过屈原故里,吃粽子也有了与往年不同的深意。
诗中无一字直接写到自已归途中的愁思,但诗人显然把自己和屈原的遭遇联想到了一起,内心的忧愤郁闷之情就尽在这看似平常的叙述中表露无遗。
六、夔州竹枝歌九首(选一)
五月五日岚气开,南门竞船争看来。
云安酒浓趨米贱,家家扶得醉人回。
这首诗的诗人是宋代的范成大。诗人在淳熙元年(1174年)出任四川制置使、知成都府。途经夔州云安县时做下了这首诗。
这首诗是一幅江边山城端午的风俗画。日出雾散,山里人倾城而出观看龙舟竞赛。赛舟结束后,人人尽情痛饮,醉得个个步履不稳,由亲人搀扶着转回家。流露出诗人在佳节的愉悦心情和对当地淳朴民风的欣赏。
七、端午独酌
招得榴花共一觞,艾人笑煞老父狂。
子兰赤口禳何益,正则红船看不妨。
团粽明朝便无味,菖蒲今日么生香。
一生幸免春端帖,可遣渔歌谱大章。
佳节独饮,通常都是愁肠百结之时。诗一开头,诗人杨万里用拟人于法,写与榴花共饮,艾人晒笑,透露了诗人无法排遣的寂寞和苦闷。然后对世态嬉笑怒骂,尽情揶揄:奸人的毁谤中伤,想躲也是没用;为屈原鸣不平当然是不许可,但把端午赛舟单纯当作娱乐去看看,倒也不妨。
第五、六两句是托物寓意,言外之意是:端午,节日生相,但一到明天,时过境迁,就百事无味,人们也早把屈原的英灵忘到脑后了。最后两句是直接嘲讽世态。当时士大夫都以能为皇家写颂德的帖子词为荣,诗人却公然宣告:以不当御用吹鼓手为荣为幸。并大声疾呼:要为真正的圣明时代谱写乐章。
八、重午客中雨三首
住恨湘累远,他乡楚俗同。
流传存吊祭,泊没见英雄。
竹叶于人绿,榴花此日红。
未须嗟旅泊,吾道岂终穷。
元代诗人袁易的这首关于端午的诗,是他途经楚地,遇端午佳节而作。因此诗从节日传统习俗写起,赞颂屈原虽死犹生,受后人敬慕。再以绿竹红梅之美景,衬托屈原英灵之不朽。最后两句以屈原自励,表示目前虽飘泊旅途,但自己的理想总有实现的一天,表达了作者坚持理想,不随波逐流的决心。
九、己酉端午
风雨端阳生晦冥,泪罗无处吊英灵。
海榴花发应相笑,无酒渊明亦独醒。
明代诗人贝琼的这首诗,首句写景中渲染气氛,为下文悼念屈原作烘托。吊古为了喻今。后两句以石榴花相笑,巧妙地暗示作者系独自凭吊,故结尾自比陶渊的高洁。“独醒”二字,既是自许,又是对世人的讽刺。流露出作者孤高面不为人们理解的苦闷。
十、午日处州禁竞渡
独写菖蒲竹叶杯,莲城芳草踏初回。
情知不向瓯江死,舟楫何劳吊屈来。
明朝汤显祖这首诗,写的是“禁竞渡”,当然是写实,但以此作题材分明另有用意、头两句马郊外踏泰归来,独饮节日酒,已有默默悼念屈原之意。
然后宕开一笔,写禁竞渡。作者以调侃的语气写道:明知屈原非在瓯江自沉,又何劳在此划船吊祭呢?这里说的是幽默话,实则讽刺世人只把竞舟当作娱乐,兴师动众,劳民伤财,却忘了其本意原是为吊祭屈原。
现代端午节这个风俗也有些淡化了,比如生活在城市的我们,不看龙舟之外,也不会再去喝什么雄黄酒了。
你们那儿的端午节,有什么有趣的习俗呢?欢迎分享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