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描写月光的诗句_写月光的唯美古诗词
古诗词中关于月亮的诗不胜枚举,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咏月或者使用月亮这个意象的优秀诗篇。下面我列举各个朝代的关于月亮的诗,顺便简单说一下古诗词诗体的发展轨迹。
一、虞舜的《卿云歌》卿云烂兮,糺缦缦兮。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。
明明上天,烂然星陈。日月光华,弘于一人。
日月有常,星辰有行。四时从经,万姓允诚….
最早的带有“月”这个字诗歌大概是远古时期的《卿云歌》,据说是虞舜禅让给大禹是君臣们唱的歌,这首歌因为歌颂的是禅让,所以还被中华民国之初被定为第一首国歌。这里的故事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:《中国历史上第一首诗是什么比诗经还古老的这些诗歌满满都是故事》。
二、春秋四言诗的时代诗经·月出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舒窈纠兮,劳心悄兮。
月出皓兮,佼人懰兮。舒懮受兮,劳心慅兮。
月出照兮,佼人燎兮。舒夭绍兮,劳心惨兮。
多么皎洁的月光,照见你娇美的脸庞,你娴雅苗条的倩影,牵动我深情的愁肠……….
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大多数作者的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,这首《陈风·月出》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专门咏月的诗。这时候的诗歌可以看出来是以四言为主,诗经里也有五言七言等字数的诗句,但是四言诗在这个时候占据的主要地位。
三、战国骚体诗宋玉《九辩》卬明月而太息兮,步列星而极明………白日晼晚其将入兮,明月销铄而减毁………
何氾滥之浮云兮?猋壅蔽此明月……..彼日月之照明兮,尚黯黮而有瑕……..
宋玉据说是屈原的学生,在《九辩》中多次使用了“月”的意象。骚体诗以屈原宋玉为代表,亦称楚辞体,总是有不少“兮”字。骚体诗以前的诗句多是四言,屈原在早期写作《橘颂》时,所采用的还是四言体。后来的作品中如《离骚》就有了大量的五言、六言、七言等长句式。另外屈原的离骚里也使用过“月”的意象:
日月忽其不淹兮,春与秋其代序。唯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迟暮。
四、汉朝五言诗成为主导明月皎夜光,促织鸣东壁。玉衡指孟冬,众星何历历。
白露沾野草,时节忽复易。秋蝉鸣树间,玄鸟逝安适。
昔我同门友,高举振六翮。不念携手好,弃我如遗迹。
南箕北有斗,牵牛不负轭。良无盘石固,虚名复何益?
古诗十九首是诗歌史上的一颗明珠,虽然只有十九首,但是影响力不亚于诗经和楚辞,这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在明月之下徘徊,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叹和愤激,杜甫的诗经常写这种心境,“昔我同门友,高举振六翮”被杜甫化用为《秋兴八首》的一句诗:“同学少年多不贱,五陵衣马自轻肥。”
另外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押入声韵的诗,分别符合后来平水韵的【入声十二锡】【入声十一陌】【入声七曷】3个韵部,其实诗经里不少诗的押韵也基本符合后来的平水韵(例如硕鼠)。可见隋朝陆法言他们制定《切韵》的时候,口音和秦汉时期差距不大。
这时候可以看出来,五言诗的地位大大上升,汉以后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,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
五、魏晋句句押韵的七言闺怨诗曹丕《燕歌行》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,群燕辞归雁南翔。念君客游思断肠,慊慊思归恋故乡,何为淹留寄他方?
贱妾茕茕守空房,忧来思君不敢忘,不觉泪下沾衣裳。援琴鸣弦发清商,短歌微吟不能长。明月皎皎照我床,星汉西流夜未央。牵牛织女遥相望,尔独何辜限河梁?
明月皎皎照我床,星汉西流夜未央………
这是一首句句押韵的乐府诗,曹丕的燕歌行被认为是有据可查的第一首齐言的七言诗。
曹丕的《燕歌行》有两首,是写月下的妇女秋思,由他首创,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。
后来的诗多是隔句押韵,在唐朝句句押韵的诗有岑参的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,但是不同于曹丕一韵到底的燕歌行,岑参的是一首换韵的诗。
六、南北朝早期的五言律诗徐陵《关山月》关山三五月,客子忆秦川。思妇高楼上,当窗应未眠。
星旗映疏勒,云陈上祈连。战气今如此,从军复几年。
《关山月》也是汉代乐府古题,作者是齐梁永明体诗人徐陵。但是这一首是早期的五言律诗,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,“永明体”亦称“新体诗”,这一时期的沈约王融等人总结出了四声规律,诗歌开始进入了重视格律的时代,
徐陵《关山月》明显有了格律诗的影子,仅仅是第三联与第二联失黏,放在初唐时期,也会被当作近体诗看待,在《唐诗三百首》律诗目录下就有这种失黏的律诗。
梁武帝太清二年(548年),徐陵奉命出使东魏,后因侯景之乱,不得南归,诗风有所改变,《关山月》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。《乐府古题要解》:关山月’,伤离别也。”徐陵的《关山月》同时也是一首月下思人的闺怨诗。
七、隋朝隋炀帝杨广《春江花月夜》暮江平不动,春花满正开。流波将月去,潮水带星来。
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:“有有我之境,有无我之境……..有我之境,以我观物,故物皆著我之色彩。无我之境,以物观物,故不知何者为我,何者为物”。杨广的这一首五言绝句算是无我之境的典范之作。《春江花月夜》诗题原为陈后主(叔宝)所创,后来被无数诗人使用,例如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。
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,隋炀帝杨广都可以算是隋朝第一流的诗人。四句都是律诗的句式,但是第二句失对,这是近体诗发展过程中的现象。
可以看出来,在隋朝五言诗的地位也一直高于七言诗。在南北朝的鲍照是第一个大力写七言诗的人,但是七言诗的地位是在唐朝渐渐被认可的。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。
八、唐朝,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这是一首完全标准的五言律诗了,律诗的规则在齐梁时期基本完善,但是唯有黏连是在初唐上官仪时期确定的。
上官仪一派倒台后,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(约645-约708)等人继承发展,近体诗被纳入了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中。诗赋进入科举是唐高宗李治永隆二年即公元681年。
张九龄时期(678年—740年)是唐中宗景龙初年(707)进士,这时的读书人为了作官必须要学会作近体诗。唐朝人也写了大量的古体诗,但这时候近体诗(格律诗)已经成熟,这时的诗人不可避免的受到格律的影响,因此唐朝人作古体诗是有意而为,永明体以前的古体诗更加自然。
九、北宋苏轼诗化之词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》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词作为歌词之辞,起源说法比较多,一般认为在唐朝起源,在宋朝达到了高峰,苏轼把“言志”这种诗的特色加入了词中,开拓了词的豪放一派。
作者个人虽有”悲欢离合阴晴圆缺“,但是整个时代,还是一派繁荣景象。
十、宋末元初王沂孙寄托之词王沂孙是宋末元初词人,元世祖至元时期,王沂孙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,但是他的作品一般都归为宋词。
元朝建立于1271年,南宋灭亡与1279年,在宋元之交的127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。掌江南佛教事务的杨琏真伽盗掘钱塘、绍兴宋陵,窃取陵中珍宝,弃皇帝尸骨于草莽之间。王沂孙等人冒险收拾遗骨安葬,并写不少诗文抒发悲痛之情,下面这首《眉妩·新月》就是此时所作。
渐新痕悬柳,淡彩穿花,依约破初暝。便有团圆意,深深拜,相逢谁在香径。画眉未稳,料素娥、犹带离恨。最堪爱、一曲银钩小,宝帘挂秋冷。
千古盈亏休问。叹慢磨玉斧,难补金镜。太液池犹在,凄凉处、何人重赋清景。故山夜永。试待他、窥户端正。看云外山河,还老尽、桂花影。
江山易主,文人的咏物词被赋予了深深的黍离之悲。这种寄托之词不像苏东坡辛弃疾直抒胸怀的豪放之词,全词由赏月到伤月,故国哀思全借咏月婉转流出,托物寄怀,耐人寻味。
结语诗词到了宋朝,各体皆备,唐朝是诗的顶峰,宋朝是词的顶峰,以后元明清没有革命性的突破。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后,新体的自由诗出现了,旧体诗词渐渐失去了过去的荣光。以写新诗出名的诗人层出不穷,写旧体诗的诗人除了主席以外几乎都默默无闻。
再说回月亮,月亮是中国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,内含期盼圆满、团聚、思念的意义,无论过去还是今天和未来,作诗的人还会继续吟咏下去。
下面的一首《江城梅花引-咏月》祝您中秋快乐:
娟娟孤月冷如钩,上西楼,下西楼,何事殷勤、夜夜作重游?
独在蟾宫欹碧树,闲伤影,暗销魂,对九州。
九州,九州,牵我眸。木兰舟,今在否?
望也望也、望不到梦里仙俦。惟有年年、江水自东流。
千古多情谁似我,风更雪、缺还圆,总未休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