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赏析_悼亡妻原文和翻译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
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
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这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夫人的一首词。王夫人即是王弗,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。在苏轼十九岁时,两人喜结连理。王弗且侍亲甚孝,二人恩爱情深。王弗不但是苏轼贤内助,更是精神上的伴侣,给了苏轼人生事业极大的帮助。多少个夜晚,都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夜晚。
可惜天妒红颜,王弗在二十七岁花样年华就去世了。这对东坡是沉重的打击。在《亡妻王氏墓志铭》里说:“治平二年(1065)五月丁亥,赵郡苏轼之妻王氏(名弗),卒于京师。六月甲午,殡于京城之西。其明年六月壬午,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、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。”于平静语气下,寓绝大沉痛。十年后,苏轼被贬谪到密州,在人生困顿之时,在爱妻去世十年之际,写下了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悼亡词。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,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生死相隔,逝者对人世已茫然无知,而活着的人对逝者,也一样茫然无知。转瞬十年,似乎只是弹指一挥间。“不思量,自难忘”,人虽已逝,而过去美好的记忆怎能忘记!
苏轼和王弗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,更难得王弗蕙质兰心,通达事理。这十年间,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政治上备受打击;到密州后,又逢灾荒,生活困顿到难以为继。此时作者人到中年,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,久而弥笃。作者将“不思量”与“自难忘”并举,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,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。
十年忌辰,触动人心的日子里,他又怎能“不思量”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。往事蓦然来到心间,久蓄的情感潜流,忽如闸门大开,奔腾澎湃难以遏止。“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”。想到爱妻华年早逝,感慨万千,远隔千里,无处可以话凄凉,话说得极为沉痛。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、情语,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、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,格外感人。接着,“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”这三个长短句,现实与梦幻交织,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,包括在容颜的老去、形体的衰败。
下阙的头五句,开始点题“记梦”。“夜来幽梦忽还乡”,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,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、重逢。“小轩窗,正梳妆。”那小室,亲切而又熟悉,她情态容貌,依稀当年,正在梳妆打扮。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,形象很美,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。夫妻相见,没有出现久别重逢、卿卿我我的亲昵,而是“相顾无言,唯有泪千行”!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,妙绝千古。一个梦,把过去拉了回来,但当年的美好情景,并不存在。这是把现实的感受融入了梦中,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。
结尾三句,又从梦境回到现实。“料得年年肠断处;明月夜,短松冈。”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,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,为了眷恋人世、难舍亲人,该是肝肠寸断了吧?推己至人,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“明月”之夜的心境,可谓用心良苦。在这里作者没有过多描写自己的相思之苦,而是写亡妻在另一个凄凉世界的相思之苦,更让人动容。
面对这样的深情,解读都似乎是一种伤害,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复吟唱,静夜中不断怀思的乐音。无数的人毫不吝惜地把“绝唱”这个词赠与了这首词,然而,时光流转了千年,我们又听到了一声相似的叹息,那叹息给予了我们有一篇值得反复玩味的美文,也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了苏子心中的创痛,两个文人千年的唱和,诉说着人世间最值得感念的深情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