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修身励志的名言警句
佩韦佩弦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韩非子·观行》﹕“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韦以自缓﹔董安于之性缓,故佩弦以自急。故以有余补不足,以长续短之谓明主。”原形容随时警诫自己,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。
犯颜直谏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﹕“犯颜极谏,臣不如东郭牙,请立以为谏臣。”指敢于当面冒犯君上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。
毛遂自荐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司马迁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﹕“门下有毛遂者,前,自赞于平原君曰﹕‘遂闻君将合从于楚,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,不外索。今少一人,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。’”比喻勇于自我推荐去承担某项重要的工作或任务。
丛轻折轴
注﹕出自【东汉】班固《汉书·中山靖王刘胜传》﹕“臣身远与寡,莫为之先,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,丛轻折轴。”指即使轻而小的物件,装载多了也可以使车轴折断。比喻细小的东西汇集起来可以形成巨大的力量。也比喻小毛病积累多了也会产生大祸患。
三年不窥园
注﹕出自【东汉】班固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﹕“(董仲舒)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”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,经常夜以继日地读书,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,但他三年没有进去过一次,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。指专心苦学,不受外界干扰。
疾风劲草
注﹕出自【东汉】班固等《东观汉记·王霸传》﹕“颍川从我者皆逝,而子独留,始验疾风知劲草。”意为只有在狂风中才能看出哪些草是坚韧而不可摧折的。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,才知道谁意志坚强、忠贞可靠。
揽辔澄清
注﹕出自【南朝】范晔《后汉书·范滂传》﹕“滂登车揽辔,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。”冀州发生饥荒,盗贼蜂起,范滂被任命为清诏使,考察盗贼的情况。范滂登车揽辔,意气豪迈,有澄清天下的气概。比喻上任后,革新政治,稳定局势,变混乱为清明。
闻鸡起舞
注﹕出自【唐】房玄龄等《晋书·祖逖传》﹕“(祖逖)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,情好绸缪,共被同寝。中夜闻荒鸡鸣,蹴琨觉曰﹕‘此非恶声也。’因起舞。”祖逖、刘琨毎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,冬去春来,从不间断。形容志士奋发自励,准备为国效力。
难至节见
注﹕出自【明】李贽《藏书·名臣传·肥义》﹕“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,忠臣也累至而行明。”指只有大难当头时,才能显出人的节操。比喻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。
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八章》。其意是说,居处善于选择地方,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,待人善于真诚、友爱,说话善于恪守信用,为政善于治理,处事善于发挥才能,行动善于把握时机。
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九章》。其意是说,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,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。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﹔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三十三章》。其意是说,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,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﹔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,能战胜自己的人强大而不可战胜。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四十四章》。其意是说,懂得满足,就不会受到屈辱﹔懂得适可而止,就不会遇见危险。
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四十六章》。其意是说,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,最大的过失是贪欲。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,永远是满足的。
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六十二章》。其意是说,美好的言辞可以取得人们的尊敬,美好的行为可以被人看重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
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为政》。其意是说,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,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,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,五十岁就乐知天命,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,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。
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里仁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看重的是道义,小人看重的是利益。
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里仁》。其意是说,看到有才德的人就向他学习,想着和他齐平﹔看到没有德行的人,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。
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里仁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。
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述而》。其意是说,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当枕头,乐趣也就在其中了。
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述而》。其意是说,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,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。
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罕》。其意是说,(到了)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,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。
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罕》。其意是说,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,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和担心,勇敢的人无所畏惧。
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罕》。其意是说,军队的将领可以被改变,但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。
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罕》。其意是说,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,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﹖
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颜渊》。其意是说,不合礼的事不看,不合礼的话不听,不合礼的话不说,不合礼的事不做。
其身正,不令而行﹔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路》。其意是说,在上位的人,如果本身行为正当,不下命令,人民也会照他的意旨去做﹔如果本身行为不正当,虽然是三令五申,人民也不会服从的。
言必信,行必果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路》。其意是说,说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事一定办到。
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宪问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以说得多、做得少为耻辱。
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宪问》。其意是说,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,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。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宪问》。其意是说,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,用恩惠来回报恩惠。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自己不想要的东西,切勿强加给别人。
过而不改,是谓过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,这才是真正的过错。
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,就可以避免怨恨了。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,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。
小不忍则乱大谋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一个人遇小事不能忍耐,就会败坏大事情。
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志士仁人,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,只有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。
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阳货》。其意是说,人(或生命)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,互相之间是接近的,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,互相之间差异很大。
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﹔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其意是说,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,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﹔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时,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。
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﹔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﹔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﹔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其意是说,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﹔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﹔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﹔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。
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最高的德行莫大于跟别人一起做好事。
夫志,气之帅也﹔气,体之充也。夫志至焉,气次焉。故曰﹕“持其志,无暴其气。”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其意是说,志是气的统帅﹔气充塞在人体全身。志朝向哪里,气就到哪里。说﹕“一定要坚守这个志,同时不要扰乱了气!”
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﹖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。其意是说,如果想使天下太平,在当今这个世界上,除了我还有谁呢﹖形容一个人勇于担当。
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。其意是说,富贵不能使他骄奢淫逸,贫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,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,这才叫大丈夫。
志士不忘在沟壑,勇士不忘丧其元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。其意是说,志士和勇士都不怕牺牲,甘愿“舍身而取义”。
仁,人之安宅也﹔义,人之正路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离娄上》。其意是说,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﹔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。
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离娄下》。其意是说,人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,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。
生,亦我所欲也﹔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其意是说,生命是我所追求的,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。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,那么我只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
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。其意是说,上天将要把重大任务降在这样的人身上,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,使他的筋骨劳累,使他经受饥饿,使他受贫困之苦,使他做事总不如意,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,使他的性格坚定,增加他的能力。
穷不失义,达不离道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其意是说,人在困境时不丧失道德的标准,而发达的时候也不可以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。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其意是说,不得志时就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,得志时就要造福天下苍生。
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其意是说,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不愧于天,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。
贤者以其昭昭,使人昭昭﹔今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其意是说,贤人先使自己明白,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﹔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,却想去使别人明白。
养心莫善于寡欲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其意是说,修养内心的方法,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。
君子之守,修其身而天下平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的操行,要从修养自己开始,进而使天下太平。
质朴之谓性,性非教化不成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天人三策》。其意是说,质朴是人的本来性情,但本来性情如果没有教化也是养不成的。
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,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,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立元神》。其意是说,没有孝悌就会失去所生之天,没有衣食就会失去所养之地,没有礼乐就会失去所成之人。
性者,天质之朴也﹔善者,王教之化也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实性》。其意是说,人性,是天生的本真﹔性善,是王道教化的结果。
有义者,虽贫能自乐也﹔而无大义者,虽富莫能自存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身之养重于义》。其意是说,有道义的人,即使贫穷也能够寻求到属于自己的快乐﹔而特别不讲道义的人,即使富足也不能使自我保全。
气之清者为精,人之清者为贤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通国身》。其意是说,空气中纯洁的是精华,人才中廉洁的是贤士。
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,厚其德而简其刑,以此配天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基义》。其意是说,圣人多仁爱而少严苛,加重品德修养而减轻刑罚,以此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相适应。
以仁安人,以義正我,故仁之为言人也,義之为言我也,言名以别矣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仁义法第》。其意是说,用仁来安抚他人,用義来匡正自己,所以仁从人,義从我,字形上已经有区别了。
义动君子,利动贪人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论御匈奴》。其意是说,道义能够打动君子,利益能够打动贪婪的人。
夫仁人者,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粤有三仁对》。其意是说,仁德的人,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,明了道义而不计较功名。
博爱之谓仁,行而宜之之谓义,由是而之焉之谓道,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。
注﹕出自【唐】韩愈《原道》。其意是说,博爱叫作“仁”,恰当地去实现“仁”就是“义”,沿着“仁义”之路前进便为“道”,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,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“德”。
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轻以约。重以周,故不怠﹔轻以约,故人乐为善。
注﹕出自【唐】韩愈《原毁》。其意是说,古时候的君子,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,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。严格而全面,所以不怠惰﹔宽容而简约,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。
君子必慎其独也。
注﹕出自【宋】朱熹《大学章句·六》。其意是说,所谓君子(即有道德修养的人),必须做到即使在自己独处时言语和行为也要谨慎而不随意。
夫君子之所取者远,则必有所待﹔所就者大,则必有所忍。
注﹕出自【宋】苏轼《贾谊论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,则一定要等待时机﹔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,则一定要能够忍耐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韩非子·观行》﹕“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韦以自缓﹔董安于之性缓,故佩弦以自急。故以有余补不足,以长续短之谓明主。”原形容随时警诫自己,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。
犯颜直谏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﹕“犯颜极谏,臣不如东郭牙,请立以为谏臣。”指敢于当面冒犯君上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。
毛遂自荐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司马迁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﹕“门下有毛遂者,前,自赞于平原君曰﹕‘遂闻君将合从于楚,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,不外索。今少一人,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。’”比喻勇于自我推荐去承担某项重要的工作或任务。
丛轻折轴
注﹕出自【东汉】班固《汉书·中山靖王刘胜传》﹕“臣身远与寡,莫为之先,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,丛轻折轴。”指即使轻而小的物件,装载多了也可以使车轴折断。比喻细小的东西汇集起来可以形成巨大的力量。也比喻小毛病积累多了也会产生大祸患。
三年不窥园
注﹕出自【东汉】班固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﹕“(董仲舒)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”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,经常夜以继日地读书,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,但他三年没有进去过一次,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。指专心苦学,不受外界干扰。
疾风劲草
注﹕出自【东汉】班固等《东观汉记·王霸传》﹕“颍川从我者皆逝,而子独留,始验疾风知劲草。”意为只有在狂风中才能看出哪些草是坚韧而不可摧折的。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,才知道谁意志坚强、忠贞可靠。
揽辔澄清
注﹕出自【南朝】范晔《后汉书·范滂传》﹕“滂登车揽辔,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。”冀州发生饥荒,盗贼蜂起,范滂被任命为清诏使,考察盗贼的情况。范滂登车揽辔,意气豪迈,有澄清天下的气概。比喻上任后,革新政治,稳定局势,变混乱为清明。
闻鸡起舞
注﹕出自【唐】房玄龄等《晋书·祖逖传》﹕“(祖逖)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,情好绸缪,共被同寝。中夜闻荒鸡鸣,蹴琨觉曰﹕‘此非恶声也。’因起舞。”祖逖、刘琨毎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,冬去春来,从不间断。形容志士奋发自励,准备为国效力。
难至节见
注﹕出自【明】李贽《藏书·名臣传·肥义》﹕“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,忠臣也累至而行明。”指只有大难当头时,才能显出人的节操。比喻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。
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八章》。其意是说,居处善于选择地方,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,待人善于真诚、友爱,说话善于恪守信用,为政善于治理,处事善于发挥才能,行动善于把握时机。
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九章》。其意是说,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,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。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﹔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三十三章》。其意是说,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,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﹔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,能战胜自己的人强大而不可战胜。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四十四章》。其意是说,懂得满足,就不会受到屈辱﹔懂得适可而止,就不会遇见危险。
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四十六章》。其意是说,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,最大的过失是贪欲。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,永远是满足的。
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
注﹕出自【春秋】《老子·六十二章》。其意是说,美好的言辞可以取得人们的尊敬,美好的行为可以被人看重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
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为政》。其意是说,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,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,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,五十岁就乐知天命,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,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。
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里仁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看重的是道义,小人看重的是利益。
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里仁》。其意是说,看到有才德的人就向他学习,想着和他齐平﹔看到没有德行的人,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。
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里仁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。
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述而》。其意是说,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当枕头,乐趣也就在其中了。
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述而》。其意是说,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,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。
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罕》。其意是说,(到了)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,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。
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罕》。其意是说,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,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和担心,勇敢的人无所畏惧。
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罕》。其意是说,军队的将领可以被改变,但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。
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罕》。其意是说,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,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﹖
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颜渊》。其意是说,不合礼的事不看,不合礼的话不听,不合礼的话不说,不合礼的事不做。
其身正,不令而行﹔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路》。其意是说,在上位的人,如果本身行为正当,不下命令,人民也会照他的意旨去做﹔如果本身行为不正当,虽然是三令五申,人民也不会服从的。
言必信,行必果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子路》。其意是说,说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事一定办到。
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宪问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以说得多、做得少为耻辱。
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宪问》。其意是说,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,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。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宪问》。其意是说,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,用恩惠来回报恩惠。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自己不想要的东西,切勿强加给别人。
过而不改,是谓过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,这才是真正的过错。
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,就可以避免怨恨了。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,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。
小不忍则乱大谋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一个人遇小事不能忍耐,就会败坏大事情。
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其意是说,志士仁人,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,只有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。
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论语·阳货》。其意是说,人(或生命)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,互相之间是接近的,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,互相之间差异很大。
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﹔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其意是说,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,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﹔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时,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。
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﹔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﹔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﹔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其意是说,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﹔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﹔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﹔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。
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最高的德行莫大于跟别人一起做好事。
夫志,气之帅也﹔气,体之充也。夫志至焉,气次焉。故曰﹕“持其志,无暴其气。”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。其意是说,志是气的统帅﹔气充塞在人体全身。志朝向哪里,气就到哪里。说﹕“一定要坚守这个志,同时不要扰乱了气!”
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﹖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。其意是说,如果想使天下太平,在当今这个世界上,除了我还有谁呢﹖形容一个人勇于担当。
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。其意是说,富贵不能使他骄奢淫逸,贫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,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,这才叫大丈夫。
志士不忘在沟壑,勇士不忘丧其元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。其意是说,志士和勇士都不怕牺牲,甘愿“舍身而取义”。
仁,人之安宅也﹔义,人之正路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离娄上》。其意是说,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﹔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。
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离娄下》。其意是说,人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,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。
生,亦我所欲也﹔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其意是说,生命是我所追求的,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。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,那么我只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
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。其意是说,上天将要把重大任务降在这样的人身上,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,使他的筋骨劳累,使他经受饥饿,使他受贫困之苦,使他做事总不如意,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,使他的性格坚定,增加他的能力。
穷不失义,达不离道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其意是说,人在困境时不丧失道德的标准,而发达的时候也不可以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。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其意是说,不得志时就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,得志时就要造福天下苍生。
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其意是说,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不愧于天,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。
贤者以其昭昭,使人昭昭﹔今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其意是说,贤人先使自己明白,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﹔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,却想去使别人明白。
养心莫善于寡欲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其意是说,修养内心的方法,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。
君子之守,修其身而天下平。
注﹕出自【战国】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的操行,要从修养自己开始,进而使天下太平。
质朴之谓性,性非教化不成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天人三策》。其意是说,质朴是人的本来性情,但本来性情如果没有教化也是养不成的。
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,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,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立元神》。其意是说,没有孝悌就会失去所生之天,没有衣食就会失去所养之地,没有礼乐就会失去所成之人。
性者,天质之朴也﹔善者,王教之化也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实性》。其意是说,人性,是天生的本真﹔性善,是王道教化的结果。
有义者,虽贫能自乐也﹔而无大义者,虽富莫能自存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身之养重于义》。其意是说,有道义的人,即使贫穷也能够寻求到属于自己的快乐﹔而特别不讲道义的人,即使富足也不能使自我保全。
气之清者为精,人之清者为贤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通国身》。其意是说,空气中纯洁的是精华,人才中廉洁的是贤士。
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,厚其德而简其刑,以此配天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基义》。其意是说,圣人多仁爱而少严苛,加重品德修养而减轻刑罚,以此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相适应。
以仁安人,以義正我,故仁之为言人也,義之为言我也,言名以别矣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仁义法第》。其意是说,用仁来安抚他人,用義来匡正自己,所以仁从人,義从我,字形上已经有区别了。
义动君子,利动贪人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论御匈奴》。其意是说,道义能够打动君子,利益能够打动贪婪的人。
夫仁人者,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。
注﹕出自【西汉】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粤有三仁对》。其意是说,仁德的人,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,明了道义而不计较功名。
博爱之谓仁,行而宜之之谓义,由是而之焉之谓道,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。
注﹕出自【唐】韩愈《原道》。其意是说,博爱叫作“仁”,恰当地去实现“仁”就是“义”,沿着“仁义”之路前进便为“道”,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,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“德”。
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轻以约。重以周,故不怠﹔轻以约,故人乐为善。
注﹕出自【唐】韩愈《原毁》。其意是说,古时候的君子,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,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。严格而全面,所以不怠惰﹔宽容而简约,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。
君子必慎其独也。
注﹕出自【宋】朱熹《大学章句·六》。其意是说,所谓君子(即有道德修养的人),必须做到即使在自己独处时言语和行为也要谨慎而不随意。
夫君子之所取者远,则必有所待﹔所就者大,则必有所忍。
注﹕出自【宋】苏轼《贾谊论》。其意是说,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,则一定要等待时机﹔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,则一定要能够忍耐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上一篇:关于治国理政的名言警句
下一篇:关于格物致知的名言警句